「350億的結盟失敗教訓」策略聯盟行銷 [精選歐美品牌行銷案例@動腦雜誌]

原文刊登於動腦雜誌「品牌行銷創新實戰案例分析」專欄,此專欄為劉恭甫定期撰文,分析歐美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行銷與創新成功案例。此篇被選為該期的封面精選文章。

350億的結盟失敗教訓
友訊與聯想、G a r m i n 和A s u s 、明基與西門子、戴姆樂和克萊斯勒,在結盟的過程中, 分別犯了哪些錯誤? 導致失敗收場。

如果我們能了解過去有哪些失敗案例,下次企業在進行異業結盟時,就能減少失敗的風險,尤其這些失敗的經驗,是別人花上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教訓得來的,更是可貴。



友訊+聯想:
目標與期待的落差,利益根本的矛盾
友訊D-LINK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網路設備市場的品牌之一,對於在大陸如何經營品牌,網路科技公司友訊D-LINK選擇了與聯想集團合作。

2000年2月,友訊與聯想在大陸以合資方式進行結盟。友訊看中的是聯想的三個優勢:聯想品牌在大陸的能見度、聯想在大陸所擁有的行銷通路,以及在大陸製造與銷售的雙重利潤。而聯想則希望取得友訊的兩個優勢:網路產品的核心技術和人才。

兩家的合資公司叫做「聯想網路」(聯想集團完成拆分後改名為「神州數碼網路」),雙方協議約定合資公司不能代理其他品牌的網路產品,也不能推出聯想自有品牌的網路產品。

但事實上,聯想當時是網路設備公司思科(CISCO)的代理商,其實對於思科等,高階網路產品所帶來的高利潤,有更大的興趣,所以聯想一直都不曾放棄代理思科的產品,只將友訊的D-Link品牌視為中低階產品,並且將代理思科產品的部門自立於合資公司之外,不歸合資公司管。

雙方的目標與期待在書面協議與實際動作上,有這麼大的落差,而且雙方在根本利益上有相當大的矛盾,這個結盟不失敗也難。

GARMIN+ASUS:
同居不結婚,責任、義務傻傻分不清
2009年,GARMIN是全球最大的導航裝置廠商,掌握導航的核心技術,而ASUS當時發展手機也有5、6年之久,掌握了無線通訊相關技術。為了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GARMIN 與ASUS在2009年初宣布合作,GARMIN董事長高民環與ASUS董事長施崇棠,重披戰袍風光宣布以共同品牌GARMIN-ASUS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

GARMIN-ASUS試圖以獨特的專業「導航手機」為定位,瞄準較為利基、和成長潛力高的適地性服務(LBS),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但因進入市場已晚,經過兩年的合作,GARMINASUS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終究沒有在競爭激烈的智慧型手機戰局出奇致勝,全球銷售額僅有2,700萬美元,讓GARMIN萌生退意。

2010年10月,GARMIN正式發表聲明要退出手機業務,將專注於GPS本業,發展全球定位系統GPS多領域,如健身、運輸、飛行等的應用與產品。由於雙方合作關係結束,GARMIN ASUS品牌也因此宣告中止,印有GARMIN-ASUS標誌的手機也成了歷史。

業界人士指出,GARMIN ASUS分手的最大致命傷在於,「曖昧」的合作關係。GARMIN 與ASUS合作模式,採取雙方各投入一部分資源成立「虛擬事業單位(Virtual BU)」的方式,進行手機的研發與銷售,將營收與獲利均分。這種模式有人形容就像是「同居」,不是「結婚」。雖然雙方在產品開發上各有分工,但因為責任與義務不容易劃清,雙方派出支援的研發團隊,常常在遇到產品開發的瓶頸時,有相互推責的問題出現,歷經了一段不短的磨合期。

直到2009年第3季才推出的G60,如果G60能按原時程推出,應有機會占有一席之地。後來諾基亞(Nokia)、Google相繼推出免費的導航服務,讓GARMIN ASUS的導航手機失去了獨特賣點,痛失市場先機。雖然雙方曾考慮「結婚」來成立「合資公司」,卻遲遲沒有行動。


明基+西門子:
產品開發不順遂,跨文化溝通難上加難
2005年10月,明基宣布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2006年9月,短短不到一年的光陰,明基宣布棄守德國子公司,因為德國手機子公司BENQMOBILE的虧損,持續擴大達到約8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50億元,平均每天虧損一億元,並且向德國政府申請無力清償保護(insolvency protection),進入法定接管程序。

除了資金問題,產品開發不順,也是失敗的主要關鍵。明基希望借重西門子的品牌,將BENQ-SIEMENS品牌手機快速帶入市場,這需要仰賴明基本身的軟體研發團隊,與西門子的軟體技術。但明基本身的軟體研發團隊當時並不夠堅強,偏偏西門子在這方面也不是頂尖,不但手機無法通過電信業者的測試,頻頻出現當機的情況。再加上德國團隊不擅長快速反應消費市場的需求,使得許多產品規格推出時,已經不符合消費者需求與市場潮流。產品開發不順,專案管理以及開發技術能力,都出現問題。

失敗的第二主因是,跨文化溝通不順,導致團隊整合速度太慢。德國員工自視甚高,常與台籍幹部爭執,並越級報告德國籍執行長。台、德兩派起內訌,兩派人馬心結愈來愈深,團隊與公司政策自然無法推動。

據了解,剛開始合併時,德國經營團隊喊出一年賣6,000萬支手機的銷售目標,與台灣經營團隊希望的一年3,000萬支不一致,但德國經營團隊仍依照自己的方法與目標進行,銷售目標只得不斷下修,這是一堂昂貴的跨國購併學。


戴姆樂+克萊斯勒:
文化衝突定位不同,資源無法共用
1998年初,德國Daimler集團宣布了一件震驚全球商業界的消息:該廠將以市價380億美元的股票,買下美國Chrysler車廠。世人將這宗併購案視為「20世紀末全球化趨勢」的最佳代表,一家是德國與歐洲數一數二的工業製造商,一家是北美三大車廠之一。

合併後DaimlerChrysler集團員工數超過41萬人、高達1,300億美金的全年營業額,在全球GDP排名中可列於第37名(超過希臘、葡萄牙、挪威、芬蘭與愛爾蘭),年度汽車銷售量則僅次於GM、Ford、Toyota與Volkswagen之後。兩家的高層主管都相信這是一個「來自天堂的合併案」,沒想到最後的結局,卻是痛苦的分手,以及高昂的經濟損失。

合併後第一年營收的確出現明顯的成長,然而第二年之後,由於公司組織膨脹太快管理不易,再加上美國和德國公司之間企業組織文化不斷地產生衝突,致使戴姆樂在購併克萊斯勒之後的兩年內,就換掉三個美國公司的總經理,造成公司營運不安定因子逐漸浮上檯面,最終德國戴姆勒與克萊斯勒汽車集團在合併後的第九年確認分家

Daimler是奢華車的製造廠,而Chrysler是大量市場的製造廠,這兩個定位不同,所需要的製造程序與品質也非常不同,所以Daimler和Chrysler無法共用與分享設計、工程資源和零件,這需要幾年的時間重新設計,才能享受合併的好處。


銥計劃:不了解市場需求
1998年,「銥計劃」由銥(Iridium)公司提出投資50億美元(1600億),發射66個衛星,在全球140個國家形成綿密的電訊通信網,銥公司募集了19個投資者,並和320家電信公司結盟。

事隔2年,「銥計劃」卻宣布破產,摩托羅拉因投資該案損失近10億美元。這個構想雖然很好,在當時也非常轟動,但失敗的原因是,投資太大,成本太高,因此消費者需要花3,000美元買一支手機,每分鐘需付費6美元,而且電話本身太重也太大,比一般手機的尺寸大3倍,使得消費者卻步,原本預估要50萬個用戶可以損益兩平,結果只取得了十分之一的用戶。

「銥計劃」的失敗,在於投資者過於樂觀,錯估了整個情勢,雖然有摩托羅拉在其中,但是產品不符合客戶的需求,終將導致聯盟失敗。


COMMENTS

名稱

公益活動,3,公開課程演講,14,出版著作,12,功夫創新觀點,38,功夫語錄,10,功夫觀點,124,企業內訓,73,推薦書,5,創新工具箱,25,超級創新力,13,廣播節目,5,聯絡功夫老師,6,
ltr
item
劉恭甫-功夫老師部落格|創新講師兩岸上市公司推薦度最高|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350億的結盟失敗教訓」策略聯盟行銷 [精選歐美品牌行銷案例@動腦雜誌]
「350億的結盟失敗教訓」策略聯盟行銷 [精選歐美品牌行銷案例@動腦雜誌]
http://lh5.googleusercontent.com/-zND68XdIJiY/TWCeLuOWW9I/AAAAAAAAAY0/hwWd9GtjKYM/s400/brain416-p88-91-5.JPG
http://lh5.googleusercontent.com/-zND68XdIJiY/TWCeLuOWW9I/AAAAAAAAAY0/hwWd9GtjKYM/s72-c/brain416-p88-91-5.JPG
劉恭甫-功夫老師部落格|創新講師兩岸上市公司推薦度最高|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2011/03/350.html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2011/03/350.html
true
8457940890943731253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Readmore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to a social network STEP 2: Click the link on your social networ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 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