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需要創新力(四 ):九個沒人告訴你卻經常扼殺創意的動作

一個孩子的創意是如何被扼殺的?

小強:「爸爸,佛地魔為什麼要殺死哈利波特的爸爸媽媽?」
爸爸:「佛地魔是誰啊?去問你媽。」。

小強:「媽媽,佛地魔為什麼要殺死哈利波特的爸爸媽媽?」
媽媽:「這誰知道?這會考嗎?你想這麼多幹嘛,趕快去寫數學。」

小強:「老師,佛地魔為什麼要殺死哈利波特的爸爸媽媽?」
老師:「你的社會背好了沒?等一下背給我聽。」

請問,在這種環境之下,孩子的創意如何發展得出來?



走樓梯?還是搭電扶梯?

以我們常見的捷運地下道為例,如果同時有電扶梯和樓梯,你選擇走哪一種?
大多數人都搭電扶梯,而不走樓梯,如果給你一個題目,我們一起思考一下,
我們如何讓行人會主動走樓梯而不搭電扶梯呢?

請你先想一想,先不要往下看。

再想一想。

2009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最大地鐵轉運站入口,有一個團隊在做一個實驗,到底要如何改變人的行為?就是說,他們正在思考如何讓行人會主動走樓梯而不搭電扶梯呢?

為了讓大家開始運動,團隊工作人員在樓梯上,「貼」上了漂亮的黑色白色相間的貼紙,將非常普通的樓梯看上去就變成了鋼琴的琴鍵!再於每一階安裝偵測器,只要有人走過,就會發出悅耳的鋼琴音階聲音,他們發現,這場鋼琴樓梯實驗成功改變了民眾的生活習慣,讓該地鐵站那段時間共有66%民眾經過時選擇走樓梯而非搭電扶梯。

九個沒人告訴你卻經常扼殺創意的動作

而在職場工作中,常常需要想新的活動,新的產品,新的企劃,改善流程等等
團隊都需要進行集思廣益來討論怎樣做比較好。

可是我們常見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會習慣性或無意中說一些話,便因此而扼殺了很好的創意。

以下列出常見的九種非常容易扼殺創意的話,你會不自覺說出幾種呢?

一、「我們以前都是這樣作,不用改啦!」
類似的話還有:
「如果沒問題,就沒有必要改阿.....」
「大家都這樣啊.....」
「我們做的還不錯阿!為什麼現在要改?」
「這樣已經做了二十年了,非常經得起考驗,沒必要改」
「在我們這一行,沒辦法這樣做」
「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作的阿...... 」

大多數人都崇拜那些改變規則的人,卻只有少數人願意踏出去,試著去改變什麼。

二、「你不懂啦!」
類似的話還有: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你先去搞清楚再說」
「我做這一行已經XX年了,所以……」
「你們懂什麼,竟然還來教我怎麼做」

一個人不會改變一個自己什麼都知道的行業。
墨守成規是人性使然,因為這樣最安全。
所以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變化,每天照著規則走,直到一天發現自己並沒有改變自己所處的產業,而是這個產業改變了你。

每個產業都需要一些不懂規矩不懂運作方式的人,這樣才更有機會打破規則、打破框框

三、「我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類似的話還有:
「別人沒做過一定有它的道理,這樣是行不通的」
「如果真的有效,早就有人做了」
「連領導廠商都做不到,我們怎麼可能做得到」

四、「這不是標準答案」
有一次在網路上看見一個排列組合的小學題目,
題目是:「糖果/我們/太多/牙醫/吃/告訴/不可以」
標準答案是「牙醫告訴我們糖果不可以吃太多」
結果有位學生寫的答案是「我們吃太多糖果,不可以告訴牙醫」
這個答案看起來很有創意,可是老師卻給了一個大大的叉叉,也就是錯了,因為這不是標準答案。

各位想想,如果你是那位老師,是不是真的只能給一個叉叉呢?
親愛的各位朋友,我們從小到大,是不是都出生在成長在一個充滿標準答案的環境中?凡事真的只有一個答案嗎?

人生往往面對的問題很難找出正確的「唯一」,大部份的人生選擇都是複雜多變的,也需要多重的方法去解決,不是嗎?

「標準答案」不知埋沒了多少台灣未來的希望與人才,讓我們從自己以及下一代開始做改變。

五、「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實際上……」
類似的話還有:
「你知道這樣會增加多少工作量嗎?」
「這樣做生產部一定會大叫的啦!」
「這在我們部門是行不通的」

六、「這做不到啦!」
類似的話還有:
「這樣會超過預算」
「我們時間不夠」
「我們人力不夠」
「這樣做太麻煩了」

七、「已經有人做過了啦!」
類似的話還有:
「這個我們以前早就做過,根本做不到」
「國外已經有人做過了」
「我們已經試過了」
「有人做過耶」

八、「你上次不是搞砸了,這次還要做啊!」
大家都聽過,愛迪生發明電燈泡失敗了N次的故事。
大家都聽過,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摔了N次的故事。
成功不就是透過一次次的失敗累積經驗才得到的嗎?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在人文社會科學相關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的演講指出,政府推動創意產業要有容許犯錯的空間,以免官員養成「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害怕與保守的心態扼殺創意。他以法藍瓷為例,一年設計五千張圖,最後只有百分之四化為成功的產品,也就是說,可以容許九成六的失敗。陳立恆說,只要不犯大錯,他容許員工小錯不斷。

九、「你想這麼多幹嘛?這關我們啥事」
類似的話還有:
「這不是我們的要擔心的」
「這個現在還不用擔心」
「這不是我們的問題」

當阿里巴巴在做淘寶與天貓,推出「支付保」業務時,銀行業可以說「關我啥事」
但是當阿里巴巴在推出「餘額保」業務時,銀行業還可以說「關我啥事」嗎?

現在的產業壁壘已不再那麼明顯,異業結合、軟硬整合、線上線下匯流等等的趨勢,你還能說「關我啥事」嗎?

創造優質的創意環境,就從與你的小孩相處開始

朋友要找你打麻將,甚至熬夜陪他打,你不會拒絕。
老闆要找你開會,甚至開到很晚,你也不會拒絕。
但是回到家,孩子找你下一盤棋,你卻常常拒絕說:「爸爸今天好累,改天再下」「媽媽今天沒空耶…」

記住,你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創造家庭創意環境的推動者,讓我們從不扼殺自己孩子的創意與好奇心開始!

COMMENTS

BLOGGER: 1
  1. 家庭教育是人的養成基礎 後續的教育很難修正

    回覆刪除

名稱

公益活動,3,公開課程演講,14,出版著作,12,功夫創新觀點,38,功夫語錄,10,功夫觀點,124,企業內訓,73,推薦書,5,創新工具箱,25,超級創新力,13,廣播節目,5,聯絡功夫老師,6,
ltr
item
劉恭甫-功夫老師部落格|創新講師兩岸上市公司推薦度最高|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人人需要創新力(四 ):九個沒人告訴你卻經常扼殺創意的動作
人人需要創新力(四 ):九個沒人告訴你卻經常扼殺創意的動作
http://3.bp.blogspot.com/-FRqlzvQs0W8/UwDSnlb0VUI/AAAAAAAADAg/5Nx2BtIKCS0/s1600/everyone_needs_innovation_04.JPG
http://3.bp.blogspot.com/-FRqlzvQs0W8/UwDSnlb0VUI/AAAAAAAADAg/5Nx2BtIKCS0/s72-c/everyone_needs_innovation_04.JPG
劉恭甫-功夫老師部落格|創新講師兩岸上市公司推薦度最高|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2014/02/blog-post_20.html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2014/02/blog-post_20.html
true
8457940890943731253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Readmore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to a social network STEP 2: Click the link on your social networ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 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