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師道」



剛結束在大陸126000公里的 成都-》蘇州-》廈門 企業培訓+小旅行,回到台灣後第二天馬不停蹄地從新竹到台中參加了百年樹百人『樹人講堂』《師心豐》講座,聽完之後在回程開車的路上,邊開車邊思考這六年來投入專職企業講師的過程,刻意沉澱了一個晚上與過去六年的企業教學進行比對,讓我深有所感。

先說結論,這場演講令我深有感觸的有三句話。



當天還有許多講者的演講非常精采,網路上已有許多記錄文,這裡就不重複了。

第一句話是:身為老師,你是「參觀」?「參加」?還是「參與」了學員的生命歷程?

這是王一郎老師的演講主題也是演講金句,為什麼這句話讓我這麼有感觸?


是因為我回想自己一路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有這三段過程,一開始的前幾年是「參觀」階段,我會很在意自己的課後滿意度問卷,我會刻意觀察學員的反應與刻意因為學員的反應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與方法,這一切的觀察與調整其實並沒有不對,只是因為我太在意分數,所以會想要討好學員只求課後滿意度問卷分數能高一點,一切只因為,只要分數高,你就會更有機會得到下一場的客戶邀課。

慢慢的我有點討厭自己這樣的行為,我一直不斷思考「難道這是我當初投入講師這條路的初衷嗎?」於是我開始試著讓自己進入「參加」的第二階段,我把每堂課程設計成「問題解決工作坊」,學員帶著自己或部門的問題進入教室,帶著學習過程而產生的解決方案離開教室,因此課堂討論的環節我開始進入小組當中與學員深入互動,了解每個小組因為不同學員的組成,即使同個題目也會有不同的問題發生,我開始站在學員立場想問題,了解學員在想什麼,遇到什麼問題,這樣「參加」的過程讓我對教學這件事開始產生出更有意義的價值。

當你運用教學技巧可以讓教室充滿歡笑聲之後,接下來我對教學又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身為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我開始體會到,每一場演講每一次課程,除了知識的傳遞與生動有趣精彩的教學方法之外,我們能帶給學員的觸動與改變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當學員意識到並願意自己產生改變,那麼我們就脫離了老師的角色,進入第三階段而開始「參與」了學員的生命歷程。而到底老師的什麼東西能夠真正帶給學員觸動與改變呢?我的答案是「老師自己身體力行的故事」

試想,如果身為教執行力的老師,自己無法在執行力上有身體力行的故事,又如何能夠改變學員?如果身為教創業的老師,自己無法在創業上有身體力行的故事,又如何能夠改變學員?所以當我教專案管理,我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寫文章,完成100集功夫語錄完成出書的專案就是我身體力行的故事,當我教創新,我與念國一的兒子一起設計出《左思右想》桌遊,就是我身體力行的故事。「教到做到」就是最好的故事與驗證

這三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與練習
第一個階段,我不斷想證明站在台上的我很厲害,不斷希望能夠時間排得滿滿的接很多課,我練習教學(例如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的技巧,我練習專業(例如創新,專案管理,銷售與簡報)的技巧。
第二個階段,我不斷思考如何幫助學員與公司解決問題,我練習點評(例如一針見血點評,三明治點評)的技巧,我練習教練(例如問問題,目標設定)的技巧,我練習工作坊設計(例如結合公司策略,三段式工作坊)的技巧。
第三個階段,我不斷思考如何讓改變發生,我練習身體力行(例如設計左思右想桌遊)的技巧,我練習堅持(例如出書)的技巧,我練習嘗試陌生領域(例如廣播主持人)的技巧。


這句話除了適用於老師,也適用於父母,所以我也想換個角度問一問身為父母的自己這句話,也就是「身為父母,你是參觀?參加?還是參與了小孩的生命歷程?」

第二句話是:你在意1%,還是99%

這是楊田林老師的演講中提出的問題之一,為什麼這個問題讓我這麼有感觸?


因為這個情況在企業內訓教室真的常常發生,例如班上有30位學員,有1位就是不投入不配合不參與,但是還有29位學員投入配合參與課程,你會在意這1位還是另外29位?
答案是「都要在意」,身為老師不能放棄任何一位學員,所以我們需要想辦法讓這1位學員投入配合參與,但是如果你為了在意那1位同學而忽視了另外29位同學,這就不對了。

在我教學的前幾年,我真的會為了那一位同學而耿耿於懷甚至心生悶氣而影響了其他積極參與的同學。慢慢的,我體會到,一堂課程的成功有許多可控因素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可控因素管理好,盡量讓這一位同學從不可控因素變成可控因素,可是如果這位學員一直都無法成為可控因素之一,他就會成為不可控因素而無法管理。所以不要為了把1%叫回來,而忘了99%還在教室的人。


第三句話是一首歌:夢田

這首歌用來呼應教學真是太有意境了,身為老師就是在「種一顆種子」,種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刻遇到了身為老師的您,您在此刻如何成就這顆種子呢?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 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 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裡一畝一畝田 那是我心裡一個不醒的夢

謝謝楊田林老師,謝謝王一郎老師,謝謝百年數百人團隊,讓我在投入講師事業六年的時候能夠再次重新思考「師道」這件事,再次感謝!

當天還有許多非常棒的講者,陳資璧老師、賴美媖老師、張庭毓同學、林曜聖教授、黃同慶老師、鄭伊玲老師、陳畊仲醫師,真是非常值得!


還遇到許多好朋友,Tracy,吳逸雯、I-Ting ChangYo Yo Wu、趙耿頡、周海威、黃川原、朱為民、Vicki Yen、林竹君、郭永慶、Sandy,曾明騰、Yi-Tsung LinRick Ko,邱靖蓉,真的太棒了!





同場加映:視覺筆記

超級棒的盧慈偉老師,《畫張圖想得更清楚!任何人都能學會的視覺筆記術》作者,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為什麼呢?秘密就在推薦序中喔!

演講結束立即完成此幅巨圖,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COMMENTS

名稱

公益活動,3,公開課程演講,14,出版著作,12,功夫創新觀點,38,功夫語錄,10,功夫觀點,124,企業內訓,73,推薦書,5,創新工具箱,25,超級創新力,13,廣播節目,5,聯絡功夫老師,6,
ltr
item
劉恭甫-功夫老師部落格|創新講師兩岸上市公司推薦度最高|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重新思考「師道」
重新思考「師道」
重新思考「師道」 剛結束在大陸12天6000公里的 成都-》蘇州-》廈門 企業培訓+小旅行,回到台灣後第二天馬不停蹄地從新竹到台中參加了百年樹百人『樹人講堂』《師心豐》講座,聽完之後在回程開車的路上,邊開車邊思考這六年來投入專職企業講師的過程,刻意沉澱了一個晚上與過去六年的企業教學進行比對,讓我深有所感。 先說結論,這場演講令我深有感觸的有三句話。 當天還有許多講者的演講非常精采,網路上已有許多記錄文,這裡就不重複了。 第一句話是:身為老師,你是「參觀」?「參加」?還是「參與」了學員的生命歷程? 這是王一朗老師的演講主題也是演講金句,為什麼這句話讓我這麼有感觸? 是因為我回想自己一路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有這三段過程,一開始的前幾年是「參觀」階段,我會很在意自己的課後滿意度問卷,我會刻意觀察學員的反應與刻意因為學員的反應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與方法,這一切的觀察與調整其實並沒有不對,只是因為我太在意分數,所以會想要討好學員只求課後滿意度問卷分數能高一點,一切只因為,只要分數高,你就會更有機會得到下一場的客戶邀課。 慢慢的我有點討厭自己這樣的行為,我一直不斷思考「難道這是我當初投入講師這條路的初衷嗎?」於是我開始試著讓自己進入「參加」的第二階段,我把每堂課程設計成「問題解決工作坊」,學員帶著自己或部門的問題進入教室,帶著學習過程而產生的解決方案離開教室,因此課堂討論的環節我開始進入小組當中與學員深入互動,了解每個小組因為不同學員的組成,即使同個題目也會有不同的問題發生,我開始站在學員立場想問題,了解學員在想什麼,遇到什麼問題,這樣「參加」的過程讓我對教學這件事開始產生出更有意義的價值。 當你運用教學技巧可以讓教室充滿歡笑聲之後,接下來我對教學又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身為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我開始體會到,每一場演講每一次課程,除了知識的傳遞與生動有趣精彩的教學方法之外,我們能帶給學員的觸動與改變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當學員意識到並願意自己產生改變,那麼我們就脫離了老師的角色,進入第三階段而開始「參與」了學員的生命歷程。而到底老師的什麼東西能夠真正帶給學員觸動與改變呢?我的答案是「老師自己身體力行的故事」 試想,如果身為教執行力的老師,自己無法在執行力上有身體力行的故事,又如何能夠改變學員?如果身為教創業的老師,自己無法在創業上有身體力行的故事,又如何能夠改變學員?所以當我教專案管理,我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寫文章,完成100集功夫語錄,完成出書的專案就是我身體力行的故事,當我教創新,我與念國一的兒子一起設計出《左思右想》桌遊,就是我身體力行的故事。「教到做到」就是最好的故事與驗證。 這三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與練習 第一個階段,我不斷想證明站在台上的我很厲害,不斷希望能夠時間排得滿滿的接很多課,我練習教學(例如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的技巧,我練習專業(例如創新,專案管理,銷售與簡報)的技巧。 第二個階段,我不斷思考如何幫助學員與公司解決問題,我練習點評(例如一針見血點評,三明治點評)的技巧,我練習教練(例如問問題,目標設定)的技巧,我練習工作坊設計(例如結合公司策略,三段式工作坊)的技巧。 第三個階段,我不斷思考如何讓改變發生,我練習身體力行(例如設計左思右想桌遊)的技巧,我練習堅持(例如出書)的技巧,我練習嘗試陌生領域(例如廣播主持人)的技巧。 這句話除了適用於老師,也適用於父母,所以我也想換個角度問一問身為父母的自己這句話,也就是「身為父母,你是參觀?參加?還是參與了小孩的生命歷程?」 第二句話是:你在意1%,還是99%? 這是楊田林老師的演講中提出的問題之一,為什麼這個問題讓我這麼有感觸? 因為這個情況在企業內訓教室真的常常發生,例如班上有30位學員,有1位就是不投入不配合不參與,但是還有29位學員投入配合參與課程,你會在意這1位還是另外29位? 答案是「都要在意」,身為老師不能放棄任何一位學員,所以我們需要想辦法讓這1位學員投入配合參與,但是如果你為了在意那1位同學而忽視了另外29位同學,這就不對了。 在我教學的前幾年,我真的會為了那一位同學而耿耿於懷甚至心生悶氣而影響了其他積極參與的同學。慢慢的,我體會到,一堂課程的成功有許多可控因素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可控因素管理好,盡量讓這一位同學從不可控因素變成可控因素,可是如果這位學員一直都無法成為可控因素之一,他就會成為不可控因素而無法管理。所以不要為了把1%叫回來,而忘了99%還在教室的人。 第三句話是一首歌:夢田 這首歌用來呼應教學真是太有意境了,身為老師就是在「種一顆種子」,種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刻遇到了身為老師的您,您在此刻如何成就這顆種子呢?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 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 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裡一畝一畝田 那是我心裡一個不醒的夢 謝謝楊田林老師,謝謝王一朗老師,謝謝百年數百人團隊,讓我在投入講師事業六年的時候能夠再次重新思考「師道」這件事,再次感謝! 當天還有許多非常棒的講者,陳資璧老師、賴美媖老師、張庭毓同學、林曜聖教授、黃同慶老師、鄭伊玲老師、陳畊仲醫師,真是非常值得! 還遇到許多好朋友,Tracy,吳逸雯、I-Ting Chang、Yo Yo Wu、趙耿頡、周海威、黃川原、朱為民、Vicki Yen、林竹君、郭永慶、Sandy,曾明騰、Yi-Tsung Lin,Rick Ko,邱靖蓉,真的太棒了! 同場加映:視覺筆記 超級棒的盧慈偉老師,《畫張圖想得更清楚!任何人都能學會的視覺筆記術》作者,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為什麼呢?秘密就在推薦序中喔! 演講結束立即完成此幅巨圖,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https://1.bp.blogspot.com/-A_QBU7qmF_I/WDrH25dSUPI/AAAAAAAAEkU/09ljlX0iGcojfDI8W4uWKzVg3U0aSWl4QCLcB/s640/2016-11-26-1_1280x500.jpg
https://1.bp.blogspot.com/-A_QBU7qmF_I/WDrH25dSUPI/AAAAAAAAEkU/09ljlX0iGcojfDI8W4uWKzVg3U0aSWl4QCLcB/s72-c/2016-11-26-1_1280x500.jpg
劉恭甫-功夫老師部落格|創新講師兩岸上市公司推薦度最高|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2016/11/blog-post.html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
https://www.jackyliuworld.com/2016/11/blog-post.html
true
8457940890943731253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Readmore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to a social network STEP 2: Click the link on your social networ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 Table of Content